压缩机

4月28日,东华科技总承包(E+PC)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一期万吨/年乙二醇工程乙二醇装置项目举行中交仪式。

东华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立新,陕煤集团总经理助理、榆林化学董事长宋世杰,榆林化学副总经理王为锋,陕西省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监王新会,北京华夏石化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监代表侯树平及各参建方代表等出席中交仪式。

“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是陕煤集团煤化工产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探索示范。万吨/年乙二醇工程DMO装置和EG装置的中交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下半年顺利投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月27日,乙二醇装置一系列合成二CO循环气压缩机汽轮机组一次冲转成功。01点10分,该汽轮机开始冲转,冲转过程中,汽轮机轴承温度、振动频次、位移距离等技术参数均符合规范,各逻辑联锁可靠有效,于04点40分一次冲转成功。

CO循环气压缩机是乙二醇装置区DMO装置的核心设备,主要功能是把MN再生塔顶来的气相循环利用,物料经循环压缩机加压后,输送至DMO合成单元,使气体的压力温度、流量等满足工艺要求,而汽轮机又是该机组的动力设备,CO循环气压缩机汽轮机组的冲转成功是CO循环器压缩机能否单试的关键因素,对后续乙二醇装置后续试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陕煤榆林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位于榆林清水工业园,是陕煤集团煤化工产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探索示范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达亿元。东华科技承担了草酸二甲酯(DMO)、乙二醇(EG)、中间罐区及配套的公辅工程的EPC总承包建设工作,合同额近38.18亿元,工程估算投资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97亿元,年均可为国家和地方贡献税收约7.4亿元,将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工业增加值约亿元。

该装置采用的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技术,由东华科技联合高化学共同开发。此项技术曾荣获第四届全国质量创新大赛最高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10余项荣誉;形成国际PCT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该技术工艺路线先进,设备选型合理,聚酯级乙二醇产品收率可达%,其技术先进性、能耗和物耗水平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截至年底,已完成技术转让20余套,合计乙二醇产能0余万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项目概况

陕煤榆林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位于榆林清水工业园,是陕煤集团煤化工产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探索示范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达亿元。东华科技承担了草酸二甲酯(DMO)、乙二醇(EG)、中间罐区及配套的公辅工程的EPC总承包建设工作,合同额近38.18亿元,工程估算投资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97亿元,年均可为国家和地方贡献税收约7.4亿元,将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工业增加值约亿元。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万吨乙二醇项目建设规模为万吨/年乙二醇,且不分批建设,整个装置大系列共分为三个系列,其中乙二醇合成、乙二醇精馏单系列规模为60万吨/年,系统高度集成,规模化效益明显。

项目年转化煤炭约万吨,共包括27个工艺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主要包括万吨煤炭中低温热解、万吨甲醇、万吨乙二醇、万吨烯烃及以此为中间原料的下游产品。

其中,项目一期一阶段万吨/年乙二醇工程,占地面积约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概算约亿元,也是目前全球在建最大的煤制乙二醇装置,计划于年6月机械竣工;

一期二阶段是建设万吨/年甲醇、万吨/年烯烃及深加工工程,拟于年底前建设完成。

项目二期以煤热解为龙头,同样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一阶段为万吨/年粉煤热解及5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工业化示范装置,计划年6月机械竣工;

二阶段将热解规模放大至万吨,并对煤焦油产业链进行延伸,生产芳烃以及芳烯结合的下游产品,拟于年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END·

▲文章底部广告位

素材来源丨煤化客(煤化工领域纵深服务生态平台)图文编辑丨化小北责任编辑丨明月广告投放丨CCIIN(煤化客助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6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