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缩机 >> 压缩机优势 >> 都在谈座舱静谧性,车内分贝多少才算高级
由于手机拍摄不能完全描述身体的细微变化,下面的文字部分作为补充。
室外声音嘈杂,一进入半消声室噪音瞬间消失,根本听不到房间外的声音;进入半消声室后,很快就出现耳鸣,能“听到”心跳声;走路声音很清晰,甚至能感觉到身体每一部分的运动;过一段时间后有轻微胸闷感,觉得静得慌。因为拍摄时间有限,以上只是示例。我曾体验过待上半个小时,不适感会越来越重。而且这只是半消声室,本底噪声还有16dB(A),如果把你塞进本底噪声更低的全消声室,只怕是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可达到6dB(A))。
当然了,汽车也不能做到这么低的音,因为四周都是玻璃,还有来自底盘的噪音。所以你可以说以上讨论确有掉书袋的嫌疑,就权当......增加了奇怪的知识吧。
但回头想,说它无用也不全对,因为这个经历告诉我们,声音的强度很有学问,太安静,人不舒适,而且因为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危险性也要增加;太嘈杂,人也不舒适,更会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恰恰好」才是王道。
开头我们用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给大家介绍半消声室——这个实验室在汽车噪音检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后文中,我们还会提到一些检测项目,就是依靠它完成的。
什么是「恰恰好」?国家标准怎么说
想要找到答案,我们有必要先看看国家标准。
在一经颁布,必须贯彻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有一项GB-.13条款,它提到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低速汽车除外)驾驶员耳旁噪声级应不大于90dB(A)。
可稍了解点医学常识都知道噪声污染是80dB(A)以上的噪声环境,显然GB-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比如我最近接到咨询,车主说开车有不适感,检测结果显示车内噪声达到80dB(A)左右。但没法律支撑,你说是不是很无奈。
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想对相关制定者批评几句,事实上年推行的GB-(已经废止),其噪声要求就已经是90dB(A),这要求竟然过了20年都没提升!有关部门要反思呀。
GB只是限定了驾驶员耳旁噪声如果要给这些不思进取一个解释,我想制定者会说:「法律是来约束下限,这项标准叫《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看到了吗?「安全」才是关键词,压根没针对「舒适性」做强制规定。」
好吧,既然它规定的是下限,想提高享受,意思是说我们得看汽车厂家的脸色咯。
考验汽车厂家的软实力到了
先要说明,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噪声」,不是「异响」,前者不可避免,后者是异常现象。所以「噪声」更考验厂家的软实力,是否有提升乘坐品质的意识。
汽车噪声有很多类型,包括发动机噪声、机械噪声、风扇噪声、排气噪声、结构噪声和轮胎噪声等。这些噪声的产生机理各有不同,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更想知道的是哪些技术值得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