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缩机 >> 压缩机市场 >> 全球功率半导体的三足鼎立之势
文章转载自:”芯极速“
随着疫情常态化,功率器件景气度随工业、汽车需求复苏;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也跟着增长。我们预估此轮功率器件景气度有望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成本上行压力增加,IDM模式优势显示。在产能紧缺之下,MOS等功率器件交货周期拉长,部分晶圆代工厂上调代工价格,使得功率Fabless公司或面临成本上行压力,而IDM模式的功率公司,能保证自身产能需求,在同类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业绮将有较大弹性。
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出现下滑,从市场空间角度看,全球年79亿美金MOSFET市场,其中中国在年67亿美金全球市场中占40%,大约27亿美金,按照年仍然占比40%计算,预计市场空间31.6亿美金,即亿元RMB。
●汽车是最大应用市场,消费电子占比提升
Mosfet下游应用广泛,主要运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装备制造、物联网、光伏新能源等新兴领域。
从下游具体的占比来看,全球MOSFET市场占比较大的几块领域有:汽车30%、工业和医疗20%、消费电子(含家电)21%、计算机领域15%、通信5%;国内MOSFET来看,占比较大的几块有:汽车32%、工业和医疗26%、消费电子22%、计算机8%、通信领域8%(下左图是全球市场构成,右图是国内市场构成)。
新能源车功率半导体价值量大幅增加。新增功率器件价值量主要来自于汽车的“三电”系统,包括电力控制,电力驱动和电池系统。在动力控制单元中,IGBT或者SiC模块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驱动三相电机的交流电;在车载充电器AC/DC和DC/DC直流转换器中,都会用到IGBT或者SiC、MOS.SBD单管,或GaN:在电动助力转向、水泵、油泵、PTC、空调压缩机等高压辅助控制器中都会用到IGBT单管或者模块;在ISG启停系统、电动车窗雨刮等低压控制器中都会用到MOS单管。根据Infineon数据,年,48V轻混汽车需要增加90美元功率半导体,电动汽车或者混动需要增加美元功率半导体。
●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迎来发展新机遇
半导体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目前已经形成了三代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主要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氧化锌(ZnO)、金刚石、氮化铝(AIN)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SiC和GaN。受到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充电桩和工业电源应用驱动,碳化硅(SiC)将保持快速发展,年市场规模约7亿美元,Yole预测,年将达到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5%。三星、OPPO、小米等众多智能手机厂商推出了集成了功率GaN器件的快速充电器,还有其他品牌,快充市场迅速发展,其他还有5G基站等需求的推动,功率GaN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年GaN市场约1亿美元,Yole预测,年将达到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2%。
●全球功率半导体呈现欧美日三足鼎立之势
据Omdia数据,全球功率半导体器件与模组市场规模呈现欧美日三足鼎立之势,英飞凌位居第一,占比19%,安森美次之,占比8.4%,前十大公司合计市占率达到58.3%。国内功率厂商如斯达半导、士兰微、华润微等在销售上也有明显进步,但从绝对价值量和占比来说,国产替代空间仍十分广阔。
●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迎来发展良机
我国半导体厂商主要为IDM模式,生产链较为完善,产品主要集中在二极管、低压MOS器件、晶间管等低端领域,IGBT逐渐获得突破,生产工艺成熟且具有成本优势,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盈利水平远高于台湾地区厂商。而在新能源、电力、4九道交通等高端产品领域,国内仅有极少数厂商拥有生产能力,高端产品市场主要被英飞凌、安森美、瑞萨、东芝等欧美日厂商所垄断。
目前国内外IGBT市场仍主要由外国企业占据,国内以斯达半导体为首的IGBT企业发展快速,在工控、电动汽车、风电、光伏、电力及高铁等领域逐渐取得突破,不断提升份额,年,斯达半导体电动汽车IGBT模块在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占比达到14%。
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产业链正在日趋完善,技术也正在取得突破。数据显示,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规模达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年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56亿美元,占全球需求比例约为39%。伴随国内功率半导体行业进口替代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7亿美元。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光伏、风电)、工控、变频家电、T设备等需求下,中国需求增速将继续高于全球,行业稳健增长+国产替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