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缩机 >> 压缩机发展 >> 喜迎二十大领航中国沈阳鼓风机集团大国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对新时代东北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到东北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谋划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市上下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在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中走在前列、当好表率,成为辽宁振兴、东北振兴的“跳高队”,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本报今起推出“喜迎二十大领航中国”栏目,以“蹲点日记”的形式,展现沈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生动实践,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蹲/点/日/记/
在劳模沃土上,“中国最好技术”成批成长
有人说,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不起眼的老人都可能是八级工。而在沈鼓,则随时可能遇到一位技能大师。这不,早8点,记者刚走进沈鼓集团大门,就遇到了转子车间工人马长好,今年他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刘记者,先到我们的车间看一下吧!”马长好盛情邀请,把记者领到了转子车间的数控加工中心。10年前就是在这个岗位上,马长好与习近平总书记握手。至今他仍清楚记得总书记鼓励他的话:当中国最好的技术工人。总书记的教诲成了马长好前进的强大动力,这10年他的工作量不仅是10年前的2倍以上,还实现了余个创新,为企业节省上千万元。经他手创新了工具,使得工作效率也大幅度增长。
来到转子车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马长好手操机器,今天主要任务是为某工程核心设备加工两片叶轮,精度要求特别高。
今年,马长好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另外一个称号是技能大师,在沈鼓集团获得此称号的高达几十人。资料显示,近年来,沈鼓集团进入省市及国家各层次的高尖端人才近百人,仅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就达25人。在技能方面,沈鼓集团有大师工作室5家、各层次劳模工作室9家。技能大师代表行业顶尖水平,大师工作室则把顶尖的技术推广到全厂,经过多年深耕,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
在人才高地里,填补国内空白成果“连接成串”
9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沈鼓集团副总工程师、透平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姜妍当选,这是她第二次当选党的全国代表。
记者见到姜妍时,她正在串联两个会议:解决万吨乙烯三机离心压缩机装配时遇到的技术问题;与相关人士研究大型压缩机行业标准制订。即将赴京开会,姜妍更忙碌了,在密密麻麻的行程单上,有压缩机技术交流、有客户现场问题解决、有前沿技术交流……
作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第一人,姜妍获得了包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众多荣誉。与之相对应的是,她所研发的众多国家级项目:主导设计包括我国第一台45万吨乙烯压缩机、第一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第一台万吨乙烯压缩机在内的大型乙烯装置机组、大型天然气液化、丁基橡胶装置等几十个重大项目。
在沈鼓集团工厂大院,记者随时都能遇到急匆匆而过的科研人员,他们像姜妍一样,把沈鼓变成了技术创新的高地,让“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变成了现实。
在一片“沈鼓蓝”中,记者一眼认出一个人——葛丽玲,沈鼓集团“五朵金花”之一。因攻克四万等级空分压缩机技术,在年,她与其他四位姐妹成了全国宣传的典型,也成了记者采访的重点人物,她那句“优秀是一种习惯”让记者印象深刻。
此时,她正奔赴为某空分压缩机客户解决问题的会议。简单几句话,葛丽玲介绍了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参与国产化首台套十万等级空分压缩机、国产化首台套60万吨等级PDH压缩机、国产化首台套乙烯压缩机、国内最大甲醇装置压缩机等多个重大、重要工程。
在沈鼓集团,一个优秀的科技人员、一位劳模的背后就是一个个“大国重器”。
沈鼓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张勇送给记者的一张沈鼓集团近10年的创新成果表证实了这一点:
在天然气领域,实现了20MW级电驱和30MW级燃驱管线压缩机组的国产化研制;
在炼油领域,满足万吨/年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炼油装置全部动设备需求;
在核电领域,拥有包括“华龙一号”系列应急给水泵、常规岛主给水泵等核级泵,以及CAP和CAP屏蔽电机主泵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泵产品;
在工业基础原料领域,乙烯“三机”实现从万吨到万吨的飞跃,PTA装置压缩机从单线60万吨提高到万吨,PDH压缩机从25万吨/年到国产最大的60万吨/年、世界最大的90万吨/年的跨越式进步;
在储能领域,诞生的是世界首台非补燃式压缩机空气储能装置、国产首台60MW储能压缩机、国产首台高温压缩机和膨胀机、首台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组装式二氧化碳压缩机。
近10年,沈鼓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近40亿元,完成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多项,完成了数十种高端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是企业之根。记者在沈鼓设计院看到的是上百名科技人员,面对电脑,或者点击键盘急如骤雨,或者一直潜心研究资料,或者三两围坐在一起争论不休……
创新,是时尚,更是一种习惯,催熟了一枚枚硕果,挂满沈鼓集团“房前屋后”,成了秋天里沈鼓集团一道最美的风景。
“沈鼓家风”吹拂下,迎来历史最好“收成”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12点,随着《好大一棵树》歌声响起,沈鼓员工开始了午休时光。
“这首歌沈鼓员工最爱听,在歌声中,贺祝三、梁铁山、刘玄、苏永强等沈鼓集团历届掌门人的美好形象跃然眼前。沈鼓人永远不会忘记,正是他们把‘沈鼓家风’接力传承,才让沈鼓集团有了今天的美好。”陪同记者采访的沈鼓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刘胜民感触颇深。
在歌声中,记者来到了沈鼓集团掌门人戴继双的办公室。
年劳动节前,沈鼓“五朵金花”的先进事迹,上了中央10家媒体的重要时段和重要版面,全国人民认识了沈鼓集团。也是在那时,记者第一次结识了戴继双:他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了“五朵金花”攻克的四万等级空分压缩机技术,当时他的职务为技术与市场部部长。此后,历经销售公司总经理、集团副总经理等职务,年戴继双成了沈鼓集团新的掌门人。传承历任主要领导用数十年时间培育的“沈鼓家风”,并创新发扬光大,6年时间后,戴继双带领沈鼓集团跃上了一个新高度。
“今年,我们的产值、利润、订单、市场开拓、外贸经营全线‘飘红’,这是高质量下的‘飘红’: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抢占高地、核心技术成群突破。”谈及企业变化和收获,戴继双露出的是“丰收”后的喜悦。
近日,两台核泵机组已发往用户,开启了沈鼓集团核泵产业一个新时代。继去年实现由亏转盈后,今年产值将突破8亿元,而在手的订单已接近百亿元。这是沈鼓集团连续13年、持续投入20亿元的回馈。
传统三大产业离心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及泵业,作为理事长单位的沈鼓集团,不仅主机做得优秀,还形成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配套体系,构建了国家战略体系化产业链的第一梯队。
“一带一路”订单获历史新高,是去年的1.5倍,这是坚定走自主研发之路,赢得的国际市场高度认可。
高端装备占企业比重超过80%,沈鼓集团整体走向高端化。
战略新兴产业抢占了新市场,海底装备平台替代取得好成绩,服务型制造基本成型,系统解决方案订单占25%以上。
绿色低碳、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突飞猛进,光伏多晶硅压缩机目前有5亿元订单在握。
年,记者第一次踏进沈鼓集团大门时,在时任董事长苏永强的办公室,发现了一份文件,文中一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为实现营销收入13亿元目标而奋斗!”
年9月28日,记者问戴继双沈鼓集团销售收入多少,他没有给出明确数字,只用了一个大约数:“至少是年的10倍。”
凝心聚力,成为全球能源化工动力装备领跑者
从年成立到今天,沈鼓集团走过了70年奋斗之路,也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实现了向大国重器的转变。
9月28日,沈鼓集团举行了企业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庆祝的形式,不是美酒与鲜花,而是一纸凝心聚力的总动员令。沈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戴继双发布的这份总动员令,提出了沈鼓集团的奋斗方向: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自主创新战略,将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继续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捍卫我国的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
戴继双提出:“用艰苦创业的拼搏意志、敢打必胜的攻坚精神,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敬业精艺、务实肯干的工匠精神”,实现将沈鼓集团建设成为市场全球覆盖、技术全球领先、品牌全球公认的世界一流企业,实现沈鼓集团“全球能源化工动力装备领跑者”的发展愿景。
当晚,离开沈鼓集团,回头驻望,大楼上悬挂着的条幅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字那么耀眼夺目、那么有震撼力。那是大国重器、国家砝码的强大呼声!
“丰收”里的沈鼓集团,美极了!
沈报全媒体记者:刘国栋摄影:张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