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缩机 >> 压缩机资源 >> 新时代奋斗者12硬汉为何坚守孤岛香港
东方网记者解敏9月30日报道:在祖国南大门,镶嵌着一座0.92平方公里的袖珍小岛,小到很多地图都忽略它的存在,自然环境差,白蚁格外多,眼镜毒蛇常出没,交通不便,台风常光顾。西气东输二线全长公里,59个站之一的大铲岛站就是地处在这样一个孤岛上。它劈山填海而建,是中国石油唯一海岛压气站。大铲岛站肩负着一个任务:为香港供气。往香港地区的天然气日分输量最高可以达万方,点亮香港万家灯火,正是大铲岛站12名员工坚守的意义。
截至今年9月10日,西气东输通过“一干两支一支线”向粤港两地累计供气约.37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城市燃气和工业用气等。其中,向广东省供气突破.21亿立方米,约占广东省供气量的57%;向香港特别行政区供气约78.16亿立方米。亿方天然气,相当于替代标煤万吨,减少有害物质.3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亿万吨,不仅为粤港地区低碳、环保、快速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保障,也给沿线工业用户和居民用户带来了诸多实惠。对普通百姓来说,天然气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天空更蓝、水更清、生活更便捷。
然而岛上的特殊环境,岛外的人很难体会。人员物资上下岛很不方便。遇到台风和雾天,船舶停航,站场的供给就被迫停止,缺食少菜已是常事。除了交通不便,岛上手机信号差、电视频道少,给守岛的员工带来孤独和寂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向香港供气安全、平稳和高效是大铲岛站员工肩上重大的、艰巨的责任担当。为了这份责任担当,守岛员工采用连续工作40天的轮休假制度,在岛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完成香港用电安全上演“温度与激情”
每年夏季,香港的用气量都是全年的最高峰。年6月8日,15时21分,大铲岛站控室值班警铃突然刺耳地尖叫着,打破了小站的清冷。正值夏季保供敏感时段,值班站长龙大平一听到警铃,一个踉跄,箭步冲入站控室。看到警报器刺眼的红不停地在闪烁,值班员任浪浪正紧张地查看报警信息。发动机气缸爆震,触发发动机ESD紧急故障停机。
“不好!”龙大平心中暗道:“当前站内机组三用一备运行,达满负荷的38万方/小时。按这么大的小时分输量,若不及时启动备用机组,半个小时内,就会导致下游直供电厂机组直接停机,影响香港居民用电安全。必须要采取行动了,不然想的就要变成现实了。”正当他要召集人员布置任务时,一转身,站控室已经聚集了全体在站人员。
“什么情况?”大家都急切地询问。这早已成为惯例了,只要听到报警信息,在岗人员都会第一时间涌入站控室,共同处理故障。
6月的大铲岛格外闷热,海岛地表温度达55℃、空气温度高达95%以上。此时压缩机厂房就像是蒸笼,2#压缩机组刚停机,发动机排烟管位置温度大约℃,在岗人员需要在距离高温处不到6米的位置进行故障排查,这个位置的环境温度达66℃,光站在边上衣服都会湿透。但在如此满负荷条件下运行机组,其他机组若发生故障就随时可能出现停机,大家忍耐着汗水从安全帽里肆意流淌的痒痒,深怕多挠一下,都会耽误修复的宝贵时间,头挨头地认真分析故障报警信息,逐步排查故障原因。
检查到锁定传感器线路时,初步确定了问题,在数十条传感器线缆中找到长达20多米的爆震传感器线缆。打开手电,空气都凝结了,只有隆隆机器的轰鸣声,却唯独没有员工的说话声,用手指甲掐着这条线光缆,一毫米一毫米地逐步进行仔细查看。终于在距离传感器6米的位置,发现了孔径约2毫米的破损点。经处理后,故障排除,试启机成功。大家互相看着彼此湿透而沾满油渍的工衣、流满汗水的面庞会心地笑了,说不上有太多的兴奋,因为像这样的场景一年中都会重复很多次。
舍小家顾大家只为站好一班岗
廖志文,年12月调回大铲岛站任副站长,令他自豪的是他参与了大铲岛站的建站和投产。那是他年9月至年5月的一段难忘经历。那段时间见证了大铲岛从一片荒野变成一座功能完善的海岛站场,他从一名血气方刚的小伙成为一名丈夫,一名父亲。个子不高可很好强,工作上要做同事的榜样,在家里要做孩子的榜样。每次巡检时都会带上手电,带上对讲机,领着大家一寸一寸的巡检。
“作为一名站长要指导大家干,更要带领大家一块干。”这是他常说的。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下班经常会看到他在拿着手机傻笑,站里同事知道他又是在看孩子了。孩子5岁了不爱搭理他,打电话不接,发视频孩子直接挂。为了能多看看孩子,他就在自家客厅里装了两个摄像头。见人就说,现在孩子就能每天能陪在他身边了,干活更有劲了。
海岛上的收藏家藏着一颗想站为站的心
在大铲岛站的一间办公室里,有一面不大却很整洁的收藏柜,里面满满放置着压缩机组零部件,有方形的、有长条状的,看似零零散散的小零件,却满载着这位收藏家的回忆。
“你看那边那个蓝色组件,那是咱们压缩机气缸使用的热电阻温度变送器,当时这一系列热电阻由于做工比较差,在投产的头几年间经常出现故障,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后来进行了一次统一更换,一次性解决了热电阻故障率高的问题。”打开橱柜,收藏家范俊钦说道。
记得那是今年四月初,大铲岛站进行2#压缩机组维修保养,眼看临近结束,但在最后的试启机阶段,却频频遇到问题:每次启机,发动机的16个气缸中部分排气温度超高,触发停机报警现象。第一天,我们怀疑是发动机温度热电偶或者接线故障。我们检查控制柜的线路,但检查结果依旧表明线路一切正常。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这位收藏家拿起了手中的零件,说道:“我突然意识到既然供电线路没有问题,会不会问题出在供电电源上?”
果然,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更换模块后,机组启机恢复正常,压缩机中维修保养随即结束了。他望着多年“藏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就是范俊钦。驻岛7年,从基层作业员到工程师,从仪表自动化专业转向压缩机组专项技术人员。范俊钦自始至终在不断充实自己,攻坚克难,成长为如今大铲岛站上独树一帜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辅佐站长,引导队员,以收藏的零部件的方式收藏着一颗守岛为家的初心。
当之无愧为优秀的“海岛卫士”
大铲岛站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站队,平均年龄不到33岁,均为大学学历。只有孤独的海岛,没有荒芜的人生。他们用忠诚与担当坚守海岛,绽放青春。在茫茫大海中他们坚守住了最后一公里,用自身行动践行了“管道为业、四海为家、艰苦为荣、野战为乐”无私无悔的奉献精神。
他们的努力坚守,换来了年“零故障停机”的骄人成绩。大铲岛人以苦为乐,以岛为家,驻守孤寂的站场,保安全、促生产,描绘香港的碧海蓝天,点亮香港的万家灯火。大铲岛站提出“坚守海岛,守望国脉,作有守有为有担当能抗压的铁骨脊梁,为海管增压,为美丽香港争气”的站场誓言,为香港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持续供应充足“绿色”动力,使“东方之珠”焕发璀璨之光。